粉链蛇

Dinodon rosozonatum   Hu and Zhao
   

  162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鉴别特征 体中段背鳞19行,中央3-9行微弱起棱,脊鳞明显大于相邻背鳞;背面黑色,具28-35+8-13个粉红色横斑。
描述依据标本 海南岛吊罗山、五指山、海口6雄6雌。
形态描述 头宽扁,头颈略能区分。全长一般在800 mm左右,最大全长雄性(850+210) mm(吊罗山),雌性(802+174)mm(五指山)。背面黑色,躯、尾有粉红色窄横斑28-35+8-13个,宽约为1-2枚鳞长,每一横斑在体最外侧第五或第六行背鳞处分叉达腹鳞,尾后部横斑分叉不明显,横斑上或多或少杂有黑褐色碎点斑。颈背有一倒“V”字形粉红色斑,其尖端伸达顶鳞,向后斜至二侧口角;上唇鳞粉褐色,鳞沟黑色;顶鳞沟及颞鳞到上唇缘有一弯曲而不连续的粉褐色细线纹。头腹面白色,杂以少许黑褐色斑点。体腹面前段灰白色,向后渐散杂有黑褐色斑点。尾部腹面色较深,以黑褐色为主。
颊鳞甚小,通常不入眶;眶前鳞1,偶缺,眶后鳞2;颞鳞2(1)+3(2);上唇鳞8, 2-3-3或3-2-3式。背鳞中央3-9行微弱起棱,19(21)-19-15(17)行;腹 鳞雄性221-234,雌性221-228;肛鳞完整;尾下鳞雄性85对,雌性80-88对。
上颔齿6 (7)一3一3式,被二个齿间隙分为3个齿群,前面齿群齿向后渐增大,中
间齿群齿较小,最后齿群齿最大。


大小

全长一般在800 mm左右,最大全长雄性(850+210) mm(吊罗山),雌性(802+174)mm(五指山)。

生物学

生活于山麓平原、河流溪边或稻田附近,常于傍晚或晚上活动。性较凶猛。以蛙、蛇为食,1972年9月在海口市观察到其吞食饲养于同一笼中的毒蛇白唇竹
叶青(Trimeresurus albolabris)。卵生。无毒。
垂直分布:海拔80-580 m.

生境信息

生活于山麓平原、河流溪边或稻田附近,常于傍晚或晚上活动。性较凶猛。以蛙、蛇为食,1972年9月在海口市观察到其吞食饲养于同一笼中的毒蛇白唇竹
叶青(Trimeresurus albolabris)。卵生。无毒。


国内分布